2022年已于2月4日立春,而立春后氣溫卻沒有回升,多數地區還下起了大雪,絲毫沒有“春意盎然”的氣象。因為在初春時期,非常容易出現“倒春寒”現象。
入春后,天氣回暖,忽然遇氣溫驟降時,可謂“乍暖還寒”,人們稱之為“倒春寒”。“倒春寒”一般發生在初春季節轉換時期,前暖后冷,發生時氣溫明顯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。
“倒春寒”是怎么形成的?
一般來說,當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兩度以上的,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“倒春寒”。而冷空氣南下越晚越強,且降溫范圍廣,造成“倒春寒”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我國大部地區“倒春寒”發生時間主要在每年春季的3月至4月。南方回溫快,更早入春,發生“倒春寒”的時間自然更早些。
“倒春寒”標準是怎樣的?
由于各省市氣候條件有差異,“倒春寒”標準也不一樣。例如云南省氣象局用低溫的強度、平均氣溫的常年對比來判斷是否達到“倒春寒”,2月份判斷“倒春寒”的標準為:連續4天的滑動日平均氣溫低于月平均氣溫5℃以上;或某天的日最低氣溫低于月平均最低氣溫5.9℃以上。在這兩個標準中,如果滿足其一,只能算作是一般“倒春寒”,如果同時達到了兩個標準,就能算作 “強倒春寒”。
2022年“倒春寒”發生情況預測?
“倒春寒”每年都會發生,只是受到影響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。像2010年,我國各地就遭遇了“倒春寒”,哈爾濱就出現了50年來最大的降雪,北京則發布霜凍藍色預警。而2015年,貴州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下降,出現輕到中級“倒春寒”天氣。因此,2022年也會有“倒春寒”出現,但發生程度還要看各地具體情況。
2022年“倒春寒”預測在5月中上旬就會結束,不過具體還要各地的天氣情況而定。一般來說到了六月基本上就不會有“倒春寒”了,因為快立夏了。
應對“倒春寒”需提前做好預防!
“倒春寒”常引起我國北方花生、蔬菜、棉花和小麥的爛種現象,也會影響我國南方水稻播種出苗和生長,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危害。
對于大連地區果樹種植上建議,要加強肥水管理,以及實施果園灌水,補水保溫等措施,可以緩解凍害對樹體造成的不利影響,提高果樹生理機能、增強抗性和恢復能力。與此同時,要給果樹干涂白或噴防凍劑,提高抗逆性和果樹抗凍性,減輕凍害危害。
“好普”預防冷害效果顯著!
此外,“好普”具有出色的增強抗逆性作用,尤其在預防冷害方面效果顯著,我們也通過室內外的試驗證明了這點。
在生測實驗室內,用苗期水稻做的抗寒試驗,結果顯示,在4℃低溫低光照的情況下,使用“好普”可以明顯提高水稻苗的抗寒性,減少冷害影響。
在2021年大連櫻桃上使用“好普”的櫻桃縮果率明顯降低,減少了當年“倒春寒”對櫻桃縮果的影響。
我們建議在果樹花芽萌動期,使用“好普”噴施1-2次,可以有效的增強樹體抗寒性,減少“倒春寒”的影響。